《阿凡达》炫丽镜头的背后【组图】
群集系统是皮克斯出品的,名叫“阿尔弗雷德”的多任务阶梯式架构,把一个大任务分成数千个独立的小单元来处理。每当有CPU完成任务空闲,就会被随机分配新的任务。在高峰时段,《阿凡达》每天要处理10000多个任务,也就是大约1300-1400万个小单元。这是因为24帧每秒的电影画面每一帧都要独立的拆出来加以渲染。
走进为《阿凡达》进行渲染的数据中心这里是全球瞩目的焦点,这里是世界电影的前沿…在这里,丛林环绕,5000名特种兵重兵把守…这里坐落着《阿凡达》生产基地,美国圣地亚哥……啊不对,以上都属口误,我们今天要说的是
15年前由制片者彼得·杰克逊、理查·泰勒和杰米·希尔克发起建立,
出版商朱迪·艾利说,“前几个月我们接受了100多次采访。”艾利坦言,有人能注意到华丽的商业运作背后,支持这一切呈现出来的技术因素,让他感到欣慰。正如他们解释的那样,Weta和《阿凡达》类型的鸿篇巨制得以呈现的关键因素就是数据中心提供的强大运算能力,以及艺术品一样驱动计算进行的数据管理。
2008 年Weta数据中心重新装配了10000平方米的机房,填满了惠普BL2x220c刀片式服务器,总计拥有4万多个处理器和104TB RAM,通过光纤连接读写大约3 PB的数据。多重10G网络连接紧密的包裹起上述装备。因为数据流要求绝对稳定,所以所有运算都不能借助互联网,而需通过本地机房网络以尽可能高的带宽完成。
为保持机房平稳运转,Weta装配了强制水冷设备,提升地板增强散热,但也只是勉强抵挡为《阿凡达》这样的电影运算时散发出的强大热力。好在他们的选址让冬天需要的制冷成本大大降低,全水冷的总造价要低于使用空调的费用。每年因为调整一度室温,他们可以节省几万美元。数星期前,这个数据中心因为比同等规模的机房节省40%制冷成本而获节能奖。
首页123下一页吴红梅吴小龙
吴彦明